南昌几个区,这是唯一的实力派!
1991年,2月底,天空下着毛毛细雨。
一位男士骑着自行车,踏过一路的泥泞,顺手将雨衣挂在自行车龙头上,来到位于江大南路10号的中房大厦门前。
彼时,大楼尚没有标牌,中房大厦北楼为赣江大学在使用,南楼本准备作为宾馆用的标准客房,到处空空荡荡。
几天后,在中房大厦一楼的东北角,利用北楼赣江大学闲置的许多桌子隔出来一个空间,这位男士连同其他几位伙伴,一齐开启了从无到有、日夜加班的开发征程。
一块三轮车拖来的硬木牌匾,三个晚上熬夜写成的十六个字,一笔一划用黑漆填好,在一串从家里带来的鞭炮声中,正式地挂在了中房大厦的门框上。
这就是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最初的模样,而那位男士是开发区管委会首位主任,肖有水。
带着市政府批给他们的8万元开办费,一趟一趟用自行车置办办公用品、免费提供办公室邀请一个个企业进驻、拉电缆装电话,正式拉开了高新管委会开发的序幕。
同年5月,江西省科技大会暨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大会在江西饭店隆重召开,并宣布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
2000年8月底,阳光亮得刺眼。
刚下火车的付同学,背着从家里带来的大包小包,在众多跟自己同样稚嫩面孔的推搡中,挤上了发往高新的220路公交车。
公交车一路晃晃悠悠,车窗外低矮的房子渐行渐远。伴着一阵阵此起彼伏的蝉鸣,付同学最终睡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的一阵颠簸,睡眼朦胧的付同学勉强睁开眼,缓缓抬头向窗外望了一眼:一大片的农田中似乎有着一片滩涂水塘,恍惚中付同学以为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深处在小县城的家乡。
很久之后,付同学才知道,原来那片水塘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艾溪湖。
4年后,毕业前夕。
身边的同学有的选择回了家乡,有的选择去往北上广,有的选择继续留在南昌。付同学望着同学们一个个自信满满的背影,不知道何去何从。
付同学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瞎逛,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艾溪湖。
彼时的艾溪湖西岸已经建起了一栋栋崭新的房子,以前的荒田上建起了围挡,附近的工地上还在尘土飞扬,举目望去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
回学校的路上,付同学买了一份报纸。
报纸上,已经上市两年的泰豪董事长黄代放,曾经的清华学子,依然一身书生意气,丝毫没有沾染生意场的浮躁气息,一边讲述着自己2万元在高新创业的坎坷历程,一边呼吁清华学子回江西建设家乡。
那天晚上,在寝室坚硬的模板床上,翻来覆去、思忖良久的付同学萌生了一个想法:留在南昌,留在高新。
多年后,已经在高新安了家的付同学,望着前边牵着儿子蹒跚学步的妻子,望着艾溪湖两岸的灯火辉煌,回想起自己当初做决定的那个夜晚,不自禁地弯了弯嘴角。
2021年,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
30年间,在一栋栋高楼拔起、一次次剪彩落成、一家家企业壮大、一个个家庭在此安家落户里,构成了高新越发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从最初的政策区面积6.8平方公里,起步区0.3平方公里,到如今,区域面积286平方公里,下辖两镇两管理处;从最初知名的泰豪、科瑞等一批企业,到全区企业总数1万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87家,高新技术企业560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总计23家,总部在高新区的上市公司18家。
从8万元的开办费,到如今风华正茂的千亿产业园。
园区营业务收入从1992年的7700万元起步,到1996年首破10亿元大关、2003年首破 100 亿元大关,再到 2013 年首破 1000 亿元大关,再到2020年,园区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一路呈几何式爆发式增长。
从一开始公交车都到不了的新区,到如今南昌地铁一号线、三号线、四号线都经过高新,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一步一步,高新区用自身的发展,印证了那句话:
人随业走,城以业兴,产城结合,敢为人先。
在产业方面,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产业、科技、城市、生态、人文融合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
在城市建设方面,一方面加速拓展城乡空间,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开拓航空科创城、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新未来科技园、鲤鱼洲白鹤小镇、麻丘特色小镇等区域全面开发建设;
一方面加速完善城市功能,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不论是构建“地下有地铁、路面有公交、天上有云巴”的立体交通网络,或是引进多所名校,还是建设医院、图书馆、美术馆等,高新区始终想从交通、教育、医疗、审美、精神层面等生活方面打造便民、利民的15分钟生活圈。
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精心建设艾溪湖湿地公园和瑶湖郊野森林公园、鱼尾洲公园、南塘湖创新公园,塑造了城市的“绿肺”、候鸟栖息的天堂、市民休闲的热土。
如果把高新这三十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应该是:艰苦创业的青山湖时代,以产促兴的艾溪湖时代以及产城融合的瑶湖时代。
高新区“青山湖时代”是以全面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以青山湖周边开发建设为重点,开启了园区拓荒、改革探索的“一次创业”阶段。
“艾溪湖时代”是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以艾溪湖周边开发建设为重点,进入园区出形象、产业上规模的成长阶段,总收入以年均净增100亿元的速度增长。
“瑶湖时代”是以建设国内一流的瑶湖生态科技新城为目标,以瑶湖周边开发建设为重点,进入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快速发展阶段,总收入以年均净增200亿元的速度增长。
三十年取得的成效,我们看到了高新区的一步步成长和蝶变,目睹和体验了高新区在建章立制、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变化、科技创新、文化事业繁荣等方面的发展。
而正值风华的高新区,未来会以更加绚烂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他的风采。
就在6月5日,金地商置、宝龙地产、新城控股将联合举办一场南昌高新创业30年论坛,在场将有全国知名经济学家、知名媒体人、江西本土各界领袖人物,进行关于《新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机遇》探索,聆听一场关于高新激荡三十年的盛宴!
如今,当我们以上帝视角,俯瞰整个高新区。
地处整个城市的最东边,却是最懂城市运营的行政区。这里拥有最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活跃的住宅成交量,供需关系良好,并且房价稳定,片区配套也在一项项地持续落地。
而在区域内部,艾溪湖西面,目前已经没有多少大型的空地可以开发;艾溪湖东近几年小有气色,写字楼和商业聚集了一些,但是受地块限制,比肩红谷滩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依然渴望高新区更为进阶和成熟的一面!
而今,高新区再一次敢为人先,打造中国(南昌)科学岛。
中国(南昌)科学岛项目的出现,给了高新区新的发展起点和希望,将把其打造为全市的创新高地、高新区的靓丽明珠。
总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瑶湖科学岛,重点承载前沿技术研发、科技型企业创业孵化、高端研发交流配套核心功能,集聚重量级科技设施,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顶尖创新平台,打造中部最集中的创新基地、人才高地。
未来将围绕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未来产业培育、高端人才集聚等功能进一步明晰定位,重点服务江西、南昌各大主导产业的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技术、航空智造技术转型升级。
高楼林立、云巴交汇、产业聚集,未来城市的样板在这里初见雏形。
时间往前追溯。
2020年11月2日,高新区学院路地块上线土拍。
地块要求须开发建设单体计容建筑面积不少于8.9万平方米的集中式购物中心和面积不少于2万方的酒店(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建成开业。
这,大概是中国(南昌)科学岛建设的第一步。
经过97轮的角逐,由杭州聚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拿下,随后金地商置、宝龙地产与新城控股一同联合开发这个关键节点项目。
拍地之前,有很多非常疑惑:为什么要在一个看起来的不毛之地兴建如此体量的商业?
而真正读懂了高新发展史的人,一定发现了,这其实是一盘很大的棋局。
从位置上看,这里是科学岛的起点、入口,处在未来的桥头堡位置……也可以把它称作嘉峪关、山海关、科学岛的门户。
更庆幸的是,宝龙、新城、金地商置这三家房企的联合,也有足够能力和实力将桥头堡的位置站稳。
时间再次定格。
5月1日,在中国(南昌)科学岛、江西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光明村尤氨公路提升改造三大重点项目征迁现场,在昌东镇领导干部和村干部的指挥下,一台台挖掘机应声而响,展开有力臂膀推倒了厂房、楼房、村舍,三个重点项目“五一”征迁攻坚战拉开帷幕。
征迁,大概是中国(南昌)科学岛建设第二步。
第三步呢?
在一阵阵的机声隆隆中,在一片房屋的倒塌声中,我仿佛听到了:
高新的下一个时代,来了!
2021年5月的某个周末,我走入水草丰茂、杂树丛生的鱼尾洲公园,这里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物,各类水鸟从空中划过,落入树丛之中。园内遍布小岛、游步道、林地,古树森森、朴野幽趣、景观天成……
这是高新区最新建成的公园,也是南昌最文艺的一个公园。走上一段空中长廊,跨越川流不息的艾溪湖北路,来到艾溪湖北岸一处伸入湖面的挑空观景台,远远望去建筑、桥梁、公园、湖面组成一幅和谐的谧境。
湖在城中,城围湖而建……高新区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打理的那么精致,作为深居高新的人,高新区30年发展成果最好的画面若融为一幅画面,就是眼前的这一幅……
几天后,一场名为《新时代下的城市发展机遇》的南昌高新创业30年论坛将在这里再次发出“创业”的声音……
我们可以畅想,十年后我们会站在瑶湖岛某一个探入湖面的景观台上,眺望更加广阔的湖面,见证高新区的下一次蜕变!
楼盘测评、学区划分、板块分析
更多的楼市资讯与思考
欢迎扫码关注!
首次曝光!南昌楼市“摊上”大事了……
我看见,九龙湖的一场“万人摇”……
14.1178亿!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南昌……
红角洲的信二代未来到底在哪读书?信仰区学区大解密.....
九龙湖的龙二代到底在哪读书,今天一次性告诉你!
想买顶级学区房的,绕得过红谷滩?红谷滩学区全解析奉上!
速看!南昌学区2020“服不服”排行榜出炉!
速看!南昌的“学区房”进阶手册!(上)
来了!南昌的“学区房”进阶手册(下)!